来源:ayx爱游戏首页 发布时间:2025-09-26 02:12:06
ayx官方下载地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自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实施以来,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旗下河北省国控矿业(化工)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矿业(化工)”)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实现跨越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4年上半年,国控矿业(化工)在河北国控系统考核中首次斩获经营业绩考核排名第一的佳绩,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的提高甚至翻番。其中,矿业板块成功扭亏为盈,化工板块稳中提质,不仅构建起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更为长远战略布局提供了强劲动能。
其中,小寺沟矿业公司、金元矿业公司、金石公司、兴安公司、国滦化工公司、矿业资源公司等多家国控矿业(化工)下属公司,在聚焦矿山生产、民用炸药、贸易三大主责主业的同时,通过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全力发展新产业新赛道,协同推进循环经济与多元化产业发展。
特别是作为下属公司之一的小寺沟矿业公司(前身为小寺沟铜矿),以“盘活存量资产、深挖增效潜力”为突破口,通过提质提产、降本扩能等硬核举措,生产经营指标在集团内部持续领跑,为国控矿业(化工)的整体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矿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韧性与活力。
承德市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铜矿社区的清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早餐铺子热气腾腾,油条的香味弥漫在巷弄。早市上人声鼎沸,上学赶路的少年穿行其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一片……
小寺沟铜矿曾是名副其实的“呆滞”矿井,历经了几任民营股东接手管理,营收仍持续低迷,最终在2022年陷入生存困境。“2022年那阵子,矿区几乎是停产状态,经营状况十分艰难。”站在社区活动中心路口,小寺沟矿业公司CEO助理贾云海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回忆道,“工资拖欠最严重的时候长达26个月,工人们隔三差五讨要说法。那时候这片土地,设施陈旧、人心涣散,谁都不想来。”他的话语里带着沉重,目光扫过如今商铺林立的热闹街道,最终定格在那些在社区内打着太极、享受生活的退休职工和家属身上——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那段艰难岁月的亲历者。“从最开始发不起工资,人心惶惶看不到前路,到现在我们月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
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已然完成了从冷清到充满烟火气的转变。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小寺沟矿业公司一探究竟。
据记者进一步探索,小寺沟矿业公司近两年来生产经营跨越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45%钼精粉产量达1298.31吨,同比增长15.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70%;经营毛利同比增长24.16%。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直接推动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随着产量逐年提升,矿区的生产经营逐步向好、持续盈利,工资拖欠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员工工资收入与过去相比月均增加2000多元。“您看现在多热闹,以前都没有大学生来,今年终于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才加入。这矿区啊,总算又活过来了!”贾云海说道。
事实上,盘活一座建矿长达55年的老矿山并不是特别容易。技术滞后、设备老化、人员积极性不足、历史遗留问题交织,每一步都需破冰前行。2022年国控矿业(化工)以近400万元的选矿技改投入为支点,并带来了一支兼具创新思维的新领导班子,推动了一场系统性变革。
初见小寺沟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帅,其办公室门口的景象颇引人注目:一双沾满污泥的塑胶长靴和一个朴素的帆布公文包静立一侧。墙上悬挂的两块牌子格外醒目,一块是“董事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另一块则清晰列出了今年的生产经营考核指标。
自上任以来,孙帅每月至少下井5次,不只是为了检查,更是为了洞察真实的生产状况。采矿专业科班出身的他,在面临巨大经营压力之初,依然坚定地将技术改造列为第一个任务。“过去几十年效益徘徊不前,矿山生产时转时停,核心瓶颈在于选矿回收率过低。”孙帅说。他带领团队率先推进选矿技术维度的深度改造,最后使得选矿回收率稳定在75%—80%。该举措使日产钼精粉(45%)最高达7.05吨,日处理量最高达5800吨,直接推动了利润增加。
面对采矿环节长期存在的效率瓶颈,必须激活员工的动能。按照国控矿业(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钰显提出的“采矿引进队伍、选矿进行技改”的创新思路,2022年2月至4月,经过70天日夜奋斗,小寺沟矿业公司顺利完成选矿技改,产能及选矿回收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的提高。孙帅重塑管理模式,建立考核体系,将员工收入与指标挂钩,并开展“技术大练兵”“百日劳动竞赛”等活动。这些举措像一把钥匙,逐渐解开了员工“等靠要”的思想枷锁。
“过去干半个月休半个月,来了新的领导班子后,在新的激励机制下,现在大家都抢着多干。”小寺沟矿业公司总工程师郑军军说道。记者在选矿厂的磨浮车间观察到,在车间门口的数字大屏上,月产量、设备利用率等数据持续滚动刷新。而每位员工办公室门口悬挂着的年度生产经营考核指标牌子,也因员工的主动担当,从最初的“考核压力”变成了如今的“荣誉勋章”。
一方面着力提升效率与产能,另一方面通过成本管控来实现降本增效。孙帅带领团队成功获得非营业性爆破资质,实现爆破自主化,过去依赖外部团队的高额外包费用被大幅压缩。当前,在井下矿石品位下降,选矿矿石类型多变、三级矿量不匹配等情况下,选矿环节通过提高球磨机台效降低选矿成本,处理量从去年的80多吨/小时提升至120吨/小时,成本再次一下子就下降。“未来两年,我们将继续重点抓好降本增效工作,确保公司的平稳盈利能力。”孙帅说道。
在一系列精准举措的推动下,小寺沟矿业公司历经两年扎实耕耘,成功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型,终于彻底摆脱经营亏损的困境,在提质提产与降本增效方面取得突破。实现盈利之后,小寺沟矿业公司依照河北国控有关要求,第一时间通过系统化环境整改治理,全面修整矿区道路、升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了厂区环境与周边生态。
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大力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深入落实河北国控“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方案,近两年来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大力投入。尤其是在压滤改造方面,改造后精粉水份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计价系数。据郑军军介绍,仅2023年就投入近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采矿的方法优化及设备革新。
至此,这座历经沧桑的“呆滞”老矿,断裂的血脉重新涌动起充满了许多活力的脉搏。记者走进如今的小寺沟矿业公司,车间内老工人们摸着新设备感慨:“这么多年,头一回觉得咱这矿给整‘活’了。”年轻人则说:“现在不一样了,有干劲,有奔头!”
小寺沟矿业公司通过改革创新真正的完成了重生,曾经依赖政策输血的“等靠要”模式被彻底打破。
薛钰显认为,未来在资源收储方面,除政策性资源整合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另寻资源扩张途径,以大力开拓推进现存固有项目为主要发力点,坚持“活资产”部署。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以资源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转型在国控矿业(化工)全面展开。在小寺沟矿业公司,管理层深刻认识到,矿山开发不能局限于眼前产能,要利用很多方法和路径对存量国有资产进行盘活。
经专业测算,按99万吨/年计算,矿山现有资源储备仍可支撑43年持续开采,这为转型提供了坚实底气。当前,公司正全力推进扩大产能,计划五年内将采选年产量从100万吨提升至300万吨。
公司采用分阶段推进采选工程:2025年底实现采选150万吨/年产能,2028年实现260万吨/年产能,最终在2030年完成300万吨/年的产能布局,实现规模跃升。
在夯实现有主业的同时,按照国控矿业(化工)的战略部署,孙帅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多元化路径,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铜熔炼与铜冶炼项目、布局多金属综合循环利用科技园区等举措,为这座传统矿山注入发展动能。
“每个矿山都有不同的特点,重点是找到适配其特性的开发路径。”孙帅表示。
首先,大力开发铜熔炼与铜冶炼项目。基于公司原有冶炼厂技术团队与产业工人的成熟班底,铜熔炼与铜冶炼项目整合有三大核心优势:政策端,紧扣国家再生铜循环利用产业政策;市场端,依托国控商贸与国控矿业(化工)的成熟销售网络,精准对接逐年攀升的铜材需求;区位端,立足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地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圈,构建再生铜原料集散中心。
目前,铜熔炼项目已进入决策阶段,其后启动的铜冶炼项目,将构建起“原料回收—熔炼精炼—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通过采选、铜熔炼、铜冶炼三环节协同发力,形成‘三年大跨越、六年上台阶’的发展形态趋势,将小寺沟矿业公司打造为百亿规模矿山,成为河北国控支柱产业和地方政府纳税大户。”孙帅说道。
其次,设立多金属综合循环利用科技园区。2023年7月,平泉市政府正式批复《河北平泉多金属综合循环利用科技园区总体设计(2021—2035)》,标志着园区正式设立。当前,园区正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企业入园,拟探索园区经营新模式,通过轻资产运营,强化园区管理实现盈利创收,为公司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
昔日习惯于“等靠要”的小寺沟矿业公司,如今正以一股“闯改创”的奋发之势,实现了令人振奋的蜕变。
公司逐步构建起以矿山采选和再生铜熔炼两大业务为支柱、以新型环保科技项目为补充的多元化生产格局。通过持续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公司正稳步朝着建设集矿山采、选、冶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园区目标迈进,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国控矿业(化工)以小寺沟矿业公司多金属园区项目快速推进招商引资为引领,带动旗下各公司全面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兴安民爆公司20万吨硝酸铵项目通过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实现资产盘活;金元矿业公司南李庄铁矿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停产项目复工达产;国滦化工公司资产项目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挂牌,实现闲置产能出清;金石公司股权转让项目则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实现国有股权流转。
国控矿业(化工)各下属公司立足主责主业,通过项目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既有效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又为集团改革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创新、绿色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国控矿业(化工)公司锚定循环经济新赛道,立志从“废矿渣”中炼出“绿色富矿”。
走进矿山深处,初夏的周家沟尾矿库区,昔日的灰白色尾砂坡已被分层覆盖的生态毯覆盖。不远处,渗滤液处理站嗡嗡作响,经过多级过滤的清水正通过管道输往下游清洗区……
“这些曾经被视作工厂废料的尾矿,现在可是宝贝。”贾云海望着这片景象,拾起一把尾矿砂说道。破碎的矿石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得到细小的尾矿,再通过先进的技术提纯萃取,成为可用于其他工业领域的宝贵原料。
“资源就是矿山最大的财富。”工人们望着眼前景象感慨道。如今,尾矿也真正成为了资源的一部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2024年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均将尾矿综合利用作为重点任务。
“政策层面的利好及矿产品良好的市场行情给矿山和化工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薛钰显表示,“国控矿业(化工)在持续优化矿业、化工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开拓新业务。”
尾矿的循环利用不仅明显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更是极大促进了绿色矿山的建设,成为推动矿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新赛道。
当前,河北国控认真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充分的发挥资本运作的专业优势,坚持循环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科技+资本”模式,全集团范围内大力推动区域尾矿资源再利用,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标杆项目。
国控矿业(化工)经过充分市场调查与研究、技术比选和项目论证,最终联合中国环境科学院、云南方圆研究院和成都天翔制造等企业合作建设钛铁尾矿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具体由小寺沟矿业公司实施运行。
该项目优势突出:技术端采用自主开发的钛铁矿回收技术及微粒分选装备,可回收15微米以上有价元素,尾矿利用率提升超30%;产品端高效回收的钛、铁、钒、钪等关键元素,形成电池级铁粉、高纯钒电解液等高的附加价值产业链。
从生态层面上来看,通过综合整治周边地区积存尾矿,切实推动尾矿库风险隐患治理;从经济价值上而言,这既能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又能通过资源回收与利用创造新的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据悉,小寺沟矿业公司建设钛铁尾矿综合利用开发项目,是国控矿业(化工)战略布局的起点,接下来下属公司将全面践行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理念,在进一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同时,深耕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
通过改革创新让老矿区生存下来,再通过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释放资源效能,小寺沟矿业公司不仅让“呆滞”老矿井获得重生,更走出了一条国有矿业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
“干矿山,干的就是情怀。”这已经是孙帅连续第三十天留在矿上了。他望着远处员工宿舍亮着的零星灯光,那些同样一个月未归家的年轻面孔,此刻正伏案整理数据、核对生产报表,或是刚刚结束夜班,用一碗泡面缓解疲乏。
矿石终有枯竭之日,矿井也会随岁月老去。真正不会被时间磨灭的,是小寺沟矿业公司全体员工们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的坚韧品质与社会责任担当,这比任何矿物都更持久,也更明亮。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正如薛钰显所言,改革创新始终是国控化工(矿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
面向未来,国控化工(矿业)将继续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要抓手,在河北国控的战略部署下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科学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大力扩产能、增效益、控风险,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切实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